通過提高臭氧溶解效率實現家用小型化
松下旨在“為所有人提供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”,從居住空間、公共·商業空間到火車和汽車等移動空間。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凈化空氣質量和改善用水環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。 那么,是怎樣實現用水環境的清潔的呢? 答案就是「諾安活水」裝置。 該裝置可以在家中高效地產生對除菌、防霉和除臭有效的「諾安活水」(臭氧水)。 「諾安活水」裝置將成為家居空間中實現“用水環境的清潔”必不可少的部分,例如衛生間、衛浴空間、浴室和廚房。
松下「諾安活水」裝置的除菌效果
當水中的臭氧與細菌接觸時,其中一個氧原子分離并作用于細菌的細胞膜,使細菌的細胞膜變性和受損,從而失去活性,達到除菌效果。同理,可以通過使臭源物質變性來達到除臭的目的。
在視頻中,添加了「諾安活水」的試劑* 顏色立即變為透明。
這是「諾安活水」裝置產生的「諾安活水」分解去除細菌的視覺表現。
*視頻中,“有細菌的狀態”是用淺藍色試劑假定表示的,并不是真正的細菌。
實驗表明,該裝置產生的「諾安活水」可有效抑制99.9%以上的細菌和真菌(數據來源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檢測報告EWCx-21-2065)。
「諾安活水」是溶解了臭氧的水。對比臭氧在空氣和水中的情況,如果濃度相同,則在水中溶解臭氧的分子數量更多,效果更好。此外,由于它是一種液體,可以更加有效地作用于目標物體。
有效去除水果蔬菜表面殘留的農藥
低濃度敵敵畏 [*1]
降解率
99.8% [*2]
高濃度敵敵畏 [*3]
降解率
97.1% [*4]
可用于餐具、刀具、 廚具、奶瓶等的 洗滌消毒
金色葡萄球菌
除菌率
≧99.9%[*5]
大腸桿菌
除菌率
≧99.9%[*6]
去除腥味、蒜味 等異味
腥味-布
臭氣強度降低
△1.4強度[*7]
蒜味-布
臭氣強度降低
△1.6強度 [*8]
廚具、餐具、水槽都可以浸泡防霉
甄氏外瓶霉
抑制率
≧99.9%[*9]
小知識:臭氧具有強氧化作用,對除菌、防霉、除臭等效果顯著,且不具有殘留性。
應用場景
水周邊的除菌?脫臭+除農藥
# 01 特點
采用了適合家電等小型商品的電解方式
采用低壓直流電導通特制的固態膜電極正負兩極電解去離子水,使水在特制的陽極溶界面上失去電子使氫氧分離,氧在高密度電流作用下獲得能量,并聚合成臭氧。
溶解率高
結構簡單
通過低壓電路實現
能實現小型化
# 02 特點
僅需水和電就能產生「諾安活水」
「諾安活水」裝置配備了BDD電極,可在簡單的層壓結構中有效產生臭氧。
使用金剛石電極,O3發生量高
# 03 特點
臭氧溶解效率高
生成臭氧水的通常構造,未溶解的臭氧變成氣體并以氣泡的形式出現。 在松下開發的斜縫構造中,由于電極形狀是特別設計過的,能更加有效地溶解臭氧,因此幾乎看不到氣泡產生。這種獨特的結構提高了臭氧溶解的效率。
一般構造
傾斜縫隙結構
# 04 特點
易于搭載水相關產品
「諾安活水」裝置的大小為 153 x 22 x 32 mm,相當于手掌大小。 此外,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裝置,只需連接進/出水口和電源端,便可靈活運用于家庭等各種與水有關的設備中。
[*1] GB2763-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4.71 參考 ( 低濃度 = 菠菜敵敵畏最高制限值濃度 * 蔬菜可放入質量 / 水量)。
[*2]【實驗方】中國家電研究院 【實驗方法】在含有農藥的容器中以1L/min流入臭氧濃度為0.33mg/L的機能水至8L,浸泡5分鐘后農藥降解率。
[*3] GB2763-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4.71 參考(高濃度 =6 倍 * 菠菜敵敵畏最高限值濃度 * 蔬菜可放入質量 / 水量)。
[*4]【實驗方】中國家電研究院 【實驗方法】在含有農藥的容器中以1.5L/min流入臭氧濃度為0.33mg/L的機能水至8L,浸泡5分鐘后農藥降解率。
[*5]【實驗方】大阪府立大學 【實驗方法】在含有菌液的容器中加入臭氧濃度為0.5mg/L的機能水,浸泡3分鐘后可達到99.9%以上的除菌率。
[*6]【實驗方】大阪府立大學 【實驗方法】在含有菌液的容器中加入臭氧濃度為0.5mg/L的機能水、浸泡1分鐘后可達到99.9%以上的除菌率。
[*7]【實驗方】松下生物安全實驗室 【實驗方法】臭氧濃度為0.33mg/L的機能水以1L/min沖洗腥味布15秒,與自來水以1L/min沖洗15s相對比后多降低的腥味強度。
[*8]【實驗方】松下生物安全實驗室 【實驗方法】臭氧濃度為0.33mg/L的機能水以1L/min沖洗蒜味布15秒,與自來水以1L/min沖洗15s相對比后多降低的腥味強度。
[*9]【實驗方】大阪府立大學 【實驗方法】在含有菌液的容器中加入臭氧濃度為0.5mg/L的機能水、浸泡3分鐘后可達到99.9%以上的除菌率。
以上所有性能均非搭載在販售商品中的測試結果。
本頁面所稱檢測數據僅為該裝置在特定試驗條件下達到的試驗結果,本裝置安裝于具體產品中的數據請參考具體產品的檢測報告。
Copyright ?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China 2023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2790號 | 京ICP備05031335號